学校首页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政策文件

    菏政办发〔2021〕4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菏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编辑: 发布时间:2021-04-08 点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市发展改革委《菏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菏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发展改革委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抢抓突破菏泽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四个突破”,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全面恢复、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态势,基本完成了市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复工复产迅速高效。第一时间成立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建立统一指挥、协同高效、落实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实现了“两不误”“两到位”。一手抓疫情防控,超前研判疫情趋势,严密实施精准防控策略,迅速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强化“人物同防”,全面开展重点领域排查。我市始终处于低风险区,万人感染率为0.018,与省内各市和周边8市相比均属最低。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53条硬核措施,认真制定“六保三促”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集中研究解决原材料短缺、供售不畅、外来入菏人员绿色通道等突出矛盾问题,上半年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66.5亿元。

    (二)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3亿元,可比增长3.9%,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增速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4%。进出口总额实现433.8亿元,其中出口214.3亿元,同比增长2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1元,同比增长5.2%,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和6.6%,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5039.3亿元、3022.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699.1亿元、396.3亿元,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三)“四个突破”全面起势,蝶变升级明显提速。“231”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菏泽“一港四园”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投资额、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35.4%、28.7%和18.3%。东明石化高端聚丙烯建成投产,润泽化工连续重整、中信国安三期等加快建设,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4380亿元,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超过100家,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装机容量的39.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5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2%。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全市9个乡镇、61个村纳入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十百千”工程,定陶区、郓城县、鄄城县纳入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巨野县、单县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建高标准农田69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率超过50%。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28家,其中,4家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城市功能加速完善。高铁新城片区、万福河北片区、赵王河下游片区规划建设快速推进。打通城市断头路12条,人民路与南外环互通立交建成通车。5G网络实现市区全覆盖,环堤公园建成投用,市区新建便民农贸市场10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4个,建成安置房8.5万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启动“一业一证”改革,推行“2号章”制度,试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全省首创独立评审勘验、特定领域许可秒批等工作系统,实现涉企许可事项100%容缺受理,审批环节减少40%,审批时限压减3/4;组织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1294项,代办法律事务811件。

    (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有效投资支撑有力。把重点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压舱石”,对冲疫情影响的“牛鼻子”,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是列入省重点项目169个,总投资2933亿元,个数遥居全省首位。其中省重大项目21个,连续5年居全省第1位;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43个,居全省第2位。二是我市11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450亿元,完成投资59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9%。三是菏泽牡丹机场完成校飞试飞、即将通航;鲁南高铁加快建设,雄商高铁菏泽段正式获批;枣菏高速实现通车,新万福河航道通航在即。同时,新签约过亿元项目450个、总投资2660亿元,上海公卫(菏泽)产业园、康平纳智能染色园、石炭纪纳米新材料等一批技术领先的好项目落地建设。

    (五)三大攻坚成效显著,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集中开展5轮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行动,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验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扎实开展。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基本完工,14.7万滩区群众即将实现安居梦。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集中打好扬尘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等“九场标志性战役”,PM2.5、PM10浓度同比改善7%和11.6%,优良天数232天,同比增加50天,增量居全省第1位;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居全省第1位。风险防范稳妥有效。有效化解玉皇集团、达驰电气等企业风险,全市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5%、较年初回落2.38个百分点。省里交办的5年以上积案全部化解,5年以下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保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获评“山东省食品安全市”。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9.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增返乡创业就业7.2万人,领办兴办实体2.6万家,返乡创业服务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2所、幼儿园147所,招聘补充教师4129人,实现了失学辍学、超大班额、配套幼儿园整治等“三个清零”。招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463人,提升60处乡镇卫生院、800处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5家、养老服务站101处。市民文化中心交付使用,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完成送戏下乡7930场,送电影下乡6.6万场。居民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9%和46%,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23%和6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巩固深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人防消防、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衡量发展的主要人均指标还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欠发达仍然是我市最大的实际;新兴产业层次低、体量小,科技创新能力弱,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民生欠账多,城乡发展不协调,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繁重;营商环境还有不少隐性壁垒,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周边城市群发展和机场、高铁互联互通,虹吸与倒流效应同步显现,省内各市竞相发展势头迅猛,竞争压力持续加大,等等。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美斗争呈现长期化、复杂化趋势,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冲击影响向长期、深层次传导,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受阻,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经济“低增长、高震荡”态势仍将继续。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我省看,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加快提升,拥有自贸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八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新生优势加速凝聚,迎来羽化蝶变的发展“黄金期”。

    从我市看,开启实现后来居上目标新征程。具有政策机遇叠加、投资需求旺盛、产业特色突出等比较优势,还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源富集、后发优势强劲等独特优势。

    一是政策机遇叠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菏泽提出“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凸显,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和支持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政策效应加速显现。

    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市串联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环踞济南、徐州、郑州、太原、石家庄五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山东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和对内开放的重要节点,处于“增长三角”的核心区域,经济纵深广阔,市场容量巨大,融入新发展格局潜力将得到充分激发。

    三是人力资源富集。我市总人口已达1000多万,其中15岁至5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51%,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实施“归雁兴菏”战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培养、引进和回流速度加快,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实体经济蓬勃发展,人口红利进一步释放。

    四是投资需求旺盛。我市重大项目进入集中建设期,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密集实施,东明石化减油增化、大唐5G微基站和石炭纪纳米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有效投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五是产业特色突出。我市全流程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高品质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度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了优势突出、相互支撑、集约发展的“231”特色产业体系。

    六是后发优势强劲。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期,产业发展、信息融合和城市扩张潜力巨大,特别是发展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空间广阔。同时,城市改造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需求持续旺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综上分析,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菏泽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四个突破”,坚决打赢“重点产业突破年”主动仗,坚决打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努力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领先的发展势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开创后来居上新局面筑牢坚实基础。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高质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煤炭净压减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任务。

    社会民生。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上述目标中,生态建设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要力争全面完成。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聚力“四个突破”,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势。

    (一)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特色产业体系。锚定“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突破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关键性支点、现代化链条、一流生态圈的“231”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率先突破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依托睿鹰制药、步长制药、赛托生物等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菏泽现代医药港等“一港四园”建设。梳理产业链,实施链长制,补齐短板、锻造长板,重点抓好引导基金做强、前沿成果引进、高端企业落户,突出抓好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品产业化等生物医药共享平台搭建,加快培育和完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力争生物医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现翻番、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依托东明石化、中信国安、旭阳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工建设300万吨减油增化项目,积极推进1200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实施产业链条补链、强链、扩链工程,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实现煤焦油、焦炉气等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争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二是高端化发展优势产业。聚焦新技术应用、数字化赋能、价值链提升,深入实施“千企技改”三年行动,增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创新能力,促进机电设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商贸物流业高效化、品质化、园区化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塑造产业集聚发展新优势。三是全周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石炭纪纳米新材料、晶亿白石墨烯、中鲁氢能源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新能源新材料聚集区。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迭代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医养健康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向专业化、集约化、高端化跃升。同时,推动园区集约发展。完善提升曹县化工产业园、郓城化工产业园和定陶润鑫化工产业园等9个省级化工园区及各类产业园区承载功能,重点抓好交通通讯、供电供热和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金融保险、科技咨询和商贸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抓好精细管理、一体运作和高效服务等“软件”设施建设。完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努力提高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产业聚集度。支持菏泽高新区早日晋升为国家级园区,不断提高辐射带动引领能力。

    (二)聚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聚焦提升“五大振兴”,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蹚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菏泽路径”。一是持续推进粮食高产高效。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多渠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规模化经营率达到52%以上。强化种质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推广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快粮食生产良种化、绿色化、机械化等全程社会化,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高效,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为载体,聚焦粮棉油菜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抓好10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聚集优势产能、优势产业和优势主体等,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数字农业、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推动农村电商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三是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全年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0个。四是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加快农村清洁取暖、农村厕所规范升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真正让村庄提颜值、百姓增福祉。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实施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加快补齐短板。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细化完善村庄分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全年新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以上。五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确保5月底前工程全面完工,达到搬迁入住条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防止返贫监测和即时帮扶等机制,扎实开展好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确保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推进。

    (三)聚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实施规划布局提标、城建项目提速、城市品位提质行动计划,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持续增强城市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功能”突破。一是畅通城市内外交通。充分放大牡丹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带动效应,强化主城区、定陶区一体化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重点抓好鲁南高铁菏泽段、雄商高铁菏泽段、高铁站等一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阳新高速菏泽段、徐民高速单曹段、济商高速菏泽段等一批项目实施,着力抓好长江路快速通道、南外环东延、国花大道延伸等一批项目推进,打通道路微循环,提高路网密度,构建内联外通的城市交通网络。二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大力发展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规划建设城市停车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等设施;积极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造提升“五湖十河”,因地制宜建设“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湿地公园”等,重点抓好沿河绿化、沿路绿化和组团绿化等;推进老城区保护性开发,重现曹州古城,让市民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加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力度,让城市的毛细血管发育,让城市成长为健全的生命有机体,让城市变得更加便利、舒适、宜居。三是提升城镇化质量。聚焦空间布局优化,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和7个县、35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大城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吸引农民群众向城镇集聚。总结推广郓城县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经验,推进单县、鄄城县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31个“两新”融合试点建设。同时,突出抓好15个重点镇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经济强镇。

    (四)聚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开展“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和流程再造步伐,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更多审批事项网上“秒批、秒办”。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审批“2号公章”。推行部门联合执法、“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模式,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执法工作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集中治理,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动态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闭环运行机制,打造诚信经营的良好信用环境。将保障营商主体运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二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六个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限制,破除招投标壁垒,减轻税费负担,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融资担保、社会信用、直接融资等政策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混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三是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积极开展依法治市工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提高政府部门依法治理能力。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培育新型贸易业态,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完善外贸运营机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市场开发和“海外仓”建设。着力提升济铁菏泽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菏泽保税物流中心和东明石化原油保税仓库运营水平,打造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高水平办好世界牡丹大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林交会等重要展会,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同时,做好省级新区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域发展新引擎。

    (五)聚力扩大内需战略,挖掘释放市场潜力。立足内循环,推动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提升依靠内需健康发展的能力。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围绕“231”特色产业,精心策划、论证、储备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争取更多纳入国家和省盘子,并在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评价等方面优先支持,尽快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持续加大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力度,加快231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757亿元。重点抓好东明石化聚酯、菏泽医专新校区和单县朱氏药业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突出抓好大唐郓城国家电力示范园、鄄城低风速风电设备示范园和定陶和诺倍康硫糖铝混悬凝胶等一批项目按计划推进;着力抓好开发区康沃高性能大功率发动机、成武和跃电子精密电路及LED显示屏和曹县云都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二是健全完善推进机制。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有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集中开工等机制,实施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强化调度、督导和考核等,确保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力争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办事处“根据地”和产业图谱“作战图”作用,采取产业链、生态链、专业化、市场化招商,确保新落地过亿元项目26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25个以上。三是深挖消费需求潜力。引导“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推进曹州古城步行街开业运营,各县区至少新建改造1条示范步行街。鼓励支持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积极开展消费季促销活动。积极发展电商新业态,培育一批网红带货达人、10家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批发市场、20家有示范带动作用的MCN机构。支持物流快递企业设立菏泽区域分拨中心,推动商业综合体、连锁便利店、农批市场等改造升级,加快菏泽智慧冷城、曹县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六)聚力科技载体打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强化对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前沿新兴产业策源地。开展孵化载体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有效孵化产出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以科技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动能,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二是积极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抓好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山东省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同时,提升中原技术市场建设水平,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推动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利用,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力争推出一批“从0到1”原创性成果。三是深入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开展出国引才、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菏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用好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吸引高层次优秀毕业生来菏创业就业。同时,积极开展动能转换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市突出贡献专家、市拔尖人才等市级人才工程评选,快速扩充人才队伍。研究制定含金量更高、吸引力更大的人才政策,实行灵活有效的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制度,加大关爱科研人才力度,不断聚集创新资源、涵养创新生态,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人以上。

    (七)聚力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生态文明菏泽。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开展国土绿化七大攻坚行动,强化黄河故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保护,实施市沿黄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稳步实施耕地保护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田长制”,全面提升耕地保护能力和水平。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煤炭塌陷区环境修复。二是着力抓好污染防治。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工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等为重点,推动重点企业废气深度治理。严格落实扬尘治理“7个100%”和“5个100%”工作要求,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等,切实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PM2.5、PM10等各项大气指标持续改善。加强断面水质监控和溯源分析,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黑丑水体治理,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推动小流域污染治理和水体保护,确保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加快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环境治理,重点抓好土壤污染排查整治、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等安全处置。三是积极推动节能降碳。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科学制定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引导重点耗煤企业合理有序用煤;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严控新上耗煤项目;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积极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八)聚力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重点开发乡村公益岗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担保贴息、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体系。聚焦“归雁兴菏”,推动返乡创业,加快市返乡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建设,力争返乡创业就业新增7万人。二是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40所、幼儿园35所,招聘教师3800名;加快菏泽学院三期工程、菏泽医专新校区和永利yl23411官网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推进健康菏泽建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持之以恒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健身场地、健身设施建设,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持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中医药发展传承创新,扎实做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创建。同时,加快市立医院东院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四省交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地。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惠企惠民政策,推进全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扩大门诊慢特病报销范围,居民门诊慢特病范围由27种扩大到40种;职工门诊慢特病范围由20种扩大到30种。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服务站建设,完善提升养老服务体系。五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市文化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开展鲁西南鼓吹乐大赛、第五届菏泽市戏曲节、“戏曲迎春过大年”等文化品牌活动,送戏下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益电影下乡不少于6.5万场。推动定陶王陵M2汉墓拆解保护、市博物馆新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六是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加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强化网络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做到黑恶积案问题线索“双清零”。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强化危化品、工贸、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前瞻性防范化解金融和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深化守护舌尖安全综合治理,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实现100%,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同时,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消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菏泽军分区,各民主党派市委。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8日印发

    word:

    菏政办发〔2021〕4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菏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doc

    信息来源: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