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盐为先”,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食盐的构成元素可以决定我们体内的一系列的反应活动。
一、食盐的生理病理作用
食盐即氯化钠,构成食盐的主要元素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其中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体内渗透压稳态的必需阳离子之一,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渗透压,从而维持血管内正常压力、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帮助清除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强肌神经肌肉兴奋性、促使相关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增强食欲。高钠摄入可增加大动脉僵硬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一项汇总了全球61项前瞻性研究也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及心血管死亡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到原来的3倍以上,还可以影响儿童对锌的吸收,导致孩子缺锌,降低身体免疫力。
食盐为咸味。《内经》中云:“咸味能滋养肾气,肾主骨,过咸伤骨”,又如《素问》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咸走血, 血病无多食咸”,说明五味之咸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行不畅、血脉凝滞而致血瘀。若五味偏嗜,则导致脏气偏盛,阴阳失去平衡,从而造成人体损害,出现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超重、肥胖、胃癌、哮喘等健康问题。
二:钠的来源
我们赖以生存的天然食物中均含有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钠参考摄入量(mg/d)中列举了常见食物中钠含量[mg/100g可食部]。
生活中除了我们熟知的食盐中含有钠离子外,如碱面是碳酸钠,味精、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还有在食品包装上配料表中含有钠的食品添加剂等,这些隐藏的盐也参与调节机体的反应过程。
另外,有一些药品中也同样含有钠离子,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玻璃酸钠滴眼液、阿仑膦酸钠片等等,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参与体内钠摄入总量构成。
三、科学控盐有方法
1、合理分配烹调用盐。严格地来说,影响身体健康的是食盐中的“钠”元素,控盐的主要目标是控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成年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摄入钠量作为标准:正常成人2000mg/日(折合成食盐5克/日),日常所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mg,需从食盐及调味品中摄入的钠约为1000mg。每克食盐含钠393mg,1000mg钠约摄入2.5g食盐(在不使用其它任何调味品的情况下)。精确的测量工具是家用2克的小盐勺,由于烹调中使用的酱油、鸡精等调味品时,需酌情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2、巧妙烹饪,尝试用辣椒、大蒜、胡椒和食用香草等为风味食物来调和五味。《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3、警惕“藏起来”的盐。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我国是高盐摄入国家,据统计:十多年前我国人均盐的使用量达到11g左右,到2012年的时候是10.5g。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中的减盐目标是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实际上5克食盐的口感相对较淡,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了解日常生活中钠的来源,做到饮食有味,避免“盐”多伤身!